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法制体系、监管体系和经济政策体系的基本建成,我国形成了包括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在内的多层次的油气环境法律体系,油气行业的环境监管更加严格,对油气行业的影响不断加大。以下对207年石油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未来我国要构建以法治为基础、经济政策为核心的油气行业环境政策体系,这将促进石油企业提升软实力,施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国内环境形势严峻,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2017年成品油(燃料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申领条件、分配原则及相关程序》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和《原油、成品油、化肥国营贸易进口经营管理试行办法》(原外经贸部令2002年第27号),商务部制定了《2017年成品油(燃料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申领条件、分配原则及相关程序》,现予公布。
2017-2022年中国石油产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表明,随着油品升级步伐加快,“低品油退市难”的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普通柴油违法销售给机动车,造成车用柴油销售遇阻,影响了油品升级减排成效,扰乱了市场秩序;此外,部分地方炼厂升级改造滞后、不合格油品生产流通、各地执法标准不一等问题也亟待解决。为进一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行动计划》和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的有关要求,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财政部、环保部等11部门于2016年2月17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及加强市场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成品油质量升级及市场管理进行监督。
政策标准化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和国家环境标准的制定及宣贯工作,努力达到国家强制性环境标准的要求,并取得很大进展《SY/T6276-1997 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以及钻井、物探、井下作业、工程技术服务等专业的 HSE 标准发布后,被石油企业广泛地宣贯和采用,截止2004年底,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海洋石油三大公司的所有上游企业都建立和实施了HSE 管理体系。GB/T24000 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 ISO14000 系列标准,这些系列标准的实施,规范了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加强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提高了环境管理水平。目前,相当多的国内石油企业已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为中国石油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标准化的实施促进石油行业不断削减和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石油企业为了满足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努力进行技术改造,加大污染物治理力度,挖掘综合利用潜力,使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显著上升。
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行标准中,还没有专门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工业环境标准,国家现行环境保护标准中,只有《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一项是针对石油行业制定的,其他执行的国家环境标准绝大部分是综合排放标准,存在行业特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另外,在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中,也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标准,只是在石油天然气设备、工程设计、采油采气、开发、施工、油田化学、安全标准中涉及些环境保护的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缺少具有行业特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石油天然气生产中有不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具有突出的行业特征。我国现行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是针对比较普遍的污染源和污染物而制订的综合性标准,较少考虑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排污特点。例如缺少废钻井液固化处置、废钻井液和岩屑土地处置的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和标准,使一些单位的钻井废弃物到处堆放和随意填埋,造成二次污染。 缺少能实现过程控制的行业环保标准 目前石油天然气行业采用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都是针对污染物排放而制定的,属于末端控制标准。石油企业要实施清洁生产,就需要针对生产工艺制定大量的过程控制标准,包括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技术指南、审核指南等,没有这些标准,就无法对各单位的清洁生产水平进行比较,进而有效地促进清洁生产工作。 缺少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行业标准 石油行业在利用,自备电厂粉煤灰、地热能的利用,余热余压的利用,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但相应的标准化工作却还比较薄弱,不能满足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
国内外环境标准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国际 ISO 组织发布的一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得到国际社会认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高度重视环境标准的制订工作,通过制订和颁布具有国际通用性的环境标准,以减少环境保护所引起的贸易摩擦。从 1996 年TC207 委员会颁布第一个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到 2003 年发布 ISO/TR14047《生命周期评价 应用示例》,先后正式发布了 ISO14000系列标准 23 项,涵盖了标准体系规范、环境标志和声明、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环境设计、环境表现评价、温室气体等内容。ISO14000 系列标准的技术性强,可操作程度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现代企业责任和关怀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是冲破“绿色壁垒”的重要手段,被国际石油大公司广泛采用。
|